实践活动简介与总结
队伍简介:“数韵东瀛”海外实践支队是由博士后王起老师带队,齐亚龙辅导员和九位求真书院本科生组成的队伍。
实践目标:通过与日本顶尖高校的师生及研究机构的深入交流,提升参与者的学术研讨能力,拓宽国际视野,增进对数学各领域的理解;探索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数学学科的发展历程,调研其在该时期内取得的显著成就,探索日本数学教学体系与中国数学教学体系的差别。
实践数据与总结:在本次实践中,我们一共拜访了四所大学共五个校区,总共拜访教授加起来多达二十五位。我们所拜访的教授涵盖了分析、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多个领域,支队同学们根据自身的学术兴趣与教授们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在与教授们的交流中,我们探索了日本数学教育体系的特点——seminar,感受了日本校园的学术风格,同时同学们也在自身的学术兴趣方面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总而言之,数韵东瀛支队较为成功完成了实践目标。
实践概况
01
1月14日,数韵东瀛支队抵达了日本实践的第一站,一桥大学。在一桥大学,我们与本田敏雄等教授和一桥大学的学生进行了座谈会。在座谈会中,主持会议的本田敏雄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一桥大学的学制,其中我们了解到一桥大学数学系、统计系、经济学系的本科、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从本科高年级开始的讨论班课程(seminar),以及教授们对于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模式。同时社会数据科学院系的主任渡辺敏明教授也向我们介绍了社会数据科学院系的基本情况。
在随后的自由交流时间里,本田敏雄教授与黑住英司教授积极回答了同学们关于统计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也给出了自己关于统计学研究的一些个人看法,令支队同学们收益匪浅。
一桥大学
02
1月15日与16日,数韵东瀛支队来到了第二站,东京大学。在15日,同学们主要与数学研究生院院长平地健吾等教授进行了交流,而在16日,同学们主要与小木曽啓示等教授和东京大学的一些学生们进行了交流。
在15日,平地健吾、阿部紀行与伊山修三位教授分别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平地健吾主要研究多变量上的复分析以及一些非紧流形,阿部紀行教授与伊山修教授则是主要研究表示论相关工作。支队同学们简略地介绍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后,结合教授们的经历,请教了一些学习上的问题,譬如,当研究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问题时,怎么广泛的学习各种理论和工具;如何分配读书、读论文和解决问题的时间,等等。就第一个问题而言,教授们表示现在数学分支庞大,难以学到所有方面,不过可以首先专注一个主题方面,而为了从其他领域得到灵感,一个办法是找到一个合适的、互补的合作者,在他的帮助下用短暂的时间快速学习其他方面理论中的精髓,互相教导,通过合作将每个人的领域连接起来,从而解决问题。
在16日,交流在教授与学生们依次做完自我介绍后开始。16日的几位教授主要都是做几何方向。接着双方的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目前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各自大学的课程安排与学制的特点:东京大学的同学们对于在求真书院怎么找导师与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八年时间里学习与研究的安排尤其感兴趣;教授们则为感兴趣的同学们对自己的研究内容做了更进一步的说明和讲解。

东京大学
03
1月17日支队由东京前往大阪,并在经过一个周末的休整后于1月20日来到了第三站,大阪大学吹田校区的研究生情报科学研究科。系主任中村诚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大阪大学的概况并解释了大阪大学内两个关于数学的部门,理学部和情报科学研究科。紧接着,中村诚、杉山由恵等五位教授分别给了三十分钟的迷你讲座,主要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讲座内容则是从四维拓扑涵盖到了动力系统建模与非线性偏微分方程。
接着,大阪大学东亚学术交流中心的小溝裕一教授与张希西助教向我们介绍了大阪大学留学生与校园的一些基本情况,让我们对大阪大学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之后,支队的同学与Sugiyama教授和在场学生进行了交流。杨睿骐同学向Sugiyama教授询问了关于热方程的一个问题,Sugiyama教授给予了详细的解答,同时她也热心回答了其他同学的提问。最后,所有人合唱了歌曲《雪花》。

大阪大学吹田校区
04
1月21日早上,支队到达实践第四站京都大学,与尾高悠志等教授进行交流。京都大学的教授们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代数与几何,尾高悠志教授主要研究模空间之间的关系,望月拓郎教授主要研究D-模,吉川謙一教授主要研究analytic torsion,藤野修教授主要研究双有理几何。
同学们也积极向教授们提出自己的一些疑问。问及教授们对于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导师的建议时,教授表示在日本,四年级的本科学生必须上一些与教授一起读书的 seminar 形式的课,在这些课上学生们往往能和教授有充分的有关这一问题的交流;问及教授们对于物理与数学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时,一位教授表示他经常不能理解物理学家的论证方法,但对于其得到的公式以及结果,他采取一种尽可能地使用数学将其严格化的态度;问及教授们在看书学习时遇到难以读懂的细节部分时有什么解决的建议时,教授表示这是一个不论在学习阶段还是在研究阶段都会经常遇到的事情,也许只有正面面对,努力读懂这一个办法……在与教授们的交流过程中,支队同学们收获满满。

京都大学
05
1月21日下午,支队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大阪大学丰中校区,与理学部的教授和学生们进行交流。首先,後藤竜司教授为我们再次介绍了大阪大学以及这里的数学学院的情况。随后,教授们以及学生们分别进行了自我介绍,後藤竜司教授主要研究微分几何与复几何,高橋篤史则主要研究复代数几何与镜对称。之后,大阪大学的师生们带我们参观了数学科的图书馆,并在最后我们与大阪大学的几位学生进行了短暂的交流,通过更为直接的接触我们得以更加具体地了解到日本独特的 seminar 课是怎么样的。

大阪大学丰中校区
同学感想
田佳怡:“数韵东瀛”支队自成立以来得到了许许多多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与支持。开始筹备实践的时候我自己常常为各种工作内耗,一直情绪起伏。在出发的第一天和大家坐在候机室讨论,大家充满期待、做好准备的样子让我找回了对支队的信心。实践的最后一天正好是生日,让过去的一年和实践行程一起画上圆满的句号。接下来还要好好总结经验与收获,期待大家的共同产出!
朱润哲:在日本十天,最重要的事情,是拜访了各个大学,与教授和学生们进行了友好的交流。私以为这样的交流是富有成效的。作为本科学生,我们在教授与他们的硕士或者博士生的分享的经验中,更详细地了解了数学学习与研究之间的不同,并明白了怎样为之做好准备。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交流中了解了这些大学在学生培养中不同的政策。例如,本科学生的讨论班,在中国可能是比较松散的学生活动,而在日本,这则是一个严格的制度,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并跟着指导老师一起阅读教科书;再例如,对于本科学生的论文,学生们被要求真正解决一个问题——即使是一个很小的问题——而非仅仅做前人工作的综述。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沉浸式地游览了日本的人文风光。从东京的繁华都市,大阪的市井气息,到京都的古色古香。同处东亚文化圈,日本与中国的文化有其相似之处,也有相当的差异。不管是风俗、神话、文字、建筑、饮食,我能从中感到亲切,也能看到新的东西。
总而言之,在这十天里,我学到了很多学术方面的经验,也更加了解了日本这个国家的文化。这十天的旅程是富有意义的。
傅杰:这次前往日本的实践,主要是为了了解日本数学学术的培养体系和科研现状。在与多位从事复几何和代数几何研究的教授交流过程中,我对这些领域从上世纪到今天的发展,尤其是镜像对称和计数几何等热点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总体来说,我感受到日本的学术氛围和中国较为相似,但日本的科研范式和与跨学科以及业界的联系方式相较求真书院的宗旨显得更为传统。
在此次访问中,我负责了行前的联络工作,并在行程中参与了大部分交流和安排的工作。通过这次合作,我意识到许多事情需要提前准备和计划,尤其是在与不同领域人士的交流中,准备充足对促进深入讨论至关重要。
此外,此次实践让我对如何高效开展学术讨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通过互相教学、互补知识的方式,可以在不熟悉的领域中获得启发。我不仅增长了学术见识,也对日本独特的文化和学术环境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杨博凯:本次前往日本,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们独特的教学制度——大四学期的seminar课程。除此之外,在一桥大学,通过与本田敏雄等教授的交流,我对目前的统计学研究,以及该领域的热点话题了解得更加深刻;在东京大学,我也向教授们提出了许多如何做研究、如何做好研究的问题,教授们都给与了我热心的答复,让我学到了很多。因此,我要给所拜访的大学的教授们最诚挚的感谢。
除了学术活动外,我也深刻的感受到了日本的人文特色。京都伏见稻荷大社的悠久历史、东京涩谷的繁华,都让我见识到了许多从未见到的风景。总而言之,本次实践让我收获颇丰。
杨睿骐:这次日本之行让我感受到了日本同中国不一样的学术氛围和地域文化。日本的许多大学都有着这样的传统:决定做科研的学生们在四年级必须参加一位教授的讨论班,选择一本"textbook"进行阅读,并每周在教授面前作报告,我认为这种压力和历练对于学生的学术方面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学生们会从中学到如何正确地”读书“,并且培养在权威的教授面前作报告的能力。我认为我们求真的师生也可以适当效仿这一模式。
同时,与一些教授的深入交流也让我认识了他们有趣而有深刻的灵魂。时至今日,今井晋教授那温文儒雅的举止仍历历在目,而杉山由惠教授在谈及自己关于热方程的工作时的热情与自豪也强烈地感染着我,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通往至真至美的道路有千万条,希望我也能向这些数学家一样,找到一个值得倾尽毕生的感兴趣的方向,并脚踏实地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陈浩:本次日本实践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每个访问的学校,那里的教授和学生们都特别地重视他们的 seminar。这使我感到自己在求真也许也需要更加主动地参与与组织这类的讨论班。
访问的教授们为我们介绍了他们正在研究的领域与他们的看法,让我了解了更多样的数学领域与分支;许多教授也分享了自己是如何走上自己现在所做的研究方向的经历,其中有不少有趣的小片段,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罗登尧:日本大学自由的学术氛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东大甚至能看到各种学生宣言;还有各位老师的学术介绍也开阔了我的学术视野,尤其一些老师对学术的热情感染了我,比如杉山教授祝愿的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喜欢的方程。此外这次行程还让我略了解了日本的社会生活,先下后上等有些社会规范确实带来了很好的体验。此次访问为我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能够深入了解日本的数学和社会环境,将成为我学术生涯中的宝贵经历。
温宜合:在日本的十天,我们访问了一桥大学、东京大学、大阪大学和京都大学,联系了十几位教授,也和当地的学生交流讨论了很多。文化的差异带来数学学习上的差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日本大学在学生大四时,会安排必修的讨论班课程,学生们分组学习各自选定的教材,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好的方法!通过交流,我对数学有了更深的认识,收获了许多。随着飞机起飞,日本渐渐缩成一个点,我不禁向往起下次的来访🥰
致谢
感谢求真书院老师对于本次实践的大力支持!
感谢所有拜访的教授抽出宝贵的时间与我们交流!
感谢支队所有队员们的齐心协力,圆满完成本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