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EN
导航菜单
科学史讲座预告 | 第七十讲:未来的巡天宇宙学

主讲人:胡彬

时间:3月7日 19:20~20:50

地点:宁斋

摘要

天文学是过去二十年间大物理学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方向之一,这期间诞生了数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工作或发现。尤其是在2017至2022年这短短的六年内,诺贝尔奖三次颁发给了天文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充分展现了这一学科的蓬勃发展。作为天文学的重要分支,宇宙学不仅是天文学与物理学领域交叉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而且在研究方向和方法上都处于迅速发展的前沿。宇宙学的核心目标是深入理解宇宙的时空结构、物质组成以及宇宙的演化过程,探索诸如大爆炸、暗物质、暗能量等重大科学问题。其中,巡天宇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通过对广泛的天文巡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供了关于宇宙的全景式视角。巡天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尤其是随着望远镜技术的进步,已大大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未来的巡天宇宙学研究将继续依赖于大规模数据集的深度分析,并通过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先进工具来加速数据的处理和模式的识别。新的观测技术,如更先进的空间望远镜和地面大型天文台的建成,也将为宇宙学的研究带来突破,推动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宇宙的起源、结构与命运。这些研究不仅是对天文学的探索,更有助于推动物理学其他领域的革新。

主讲人 胡彬

胡彬,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宇宙学。2011年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1-2016年先后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任大学博士后。自2016年至今,任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中文版《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青年编委,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一届“十佳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