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 孙博浩
性别: 男
班级: 求真10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个人经历: 曾任求真10班班长
曾获奖项:2022年清华大学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2023、2024年清华大学学业优秀奖学金
方向: 概率与统计
导师:吴宇楠
毕业去向: 求真书院
S = 孙博浩
L = 李昊沂
学习经历
L: 可以简单分享一下你的学习经历吗?
S: 我现在是统计学方向,我的导师是吴宇楠老师。大一刚来的时候其实还是不太适应,考试考的也不是很好,后来慢慢的自己也是去多思考,反过去去看这些讲义啦,或看书啦,然后自己去思考更多的问题,慢慢的就好起来了。我个人的一个感觉就是我这四年嘛,就学习的难度上的话,应该是一个整体上由难到易的过程吧。一上来确实比较累,然后后面慢慢的去熟悉大学的节奏,了解大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之后会明显的好一些。
L: 你是怎么选定现在这个方向的呢?
S: 到大二暑假的时候吧 ,反正各个方面的课都有所接触一些了。当时根据我自身的情况,选统计方向试试看。当时求真的统计的老师还比较少,所以我也是自己去统计中心,我去选他们的课去学一学。然后感觉还不错 ,就想继续这个方向。现在求真统计课慢慢的丰富起来,老师有补充了。包括吴宇楠老师是去年刚来的。当时吴老师来的时候我就想着联系一下看看 ,然后聊了一聊感觉也不错 ,那我就一起去跟着学一学,做一做。
L: 可以更细致的介绍一下你的研究方向,或者统计学有什么比较具体的你认为有意思的地方吗?
S: 我就说一下我做的毕设吧 ,因为我现在其实也没有做到那么深。这里面牵涉到一些问题,比如我们的医院里面,来了一个病人 ,你得给他整个治疗方案。这个治疗方案肯定是需要在之前那么多病人的基础之上 ,去总结怎么样的方法是最好的。这就是统计的一个很关键很重要的一部分。我的毕设的有一部分,就是处理这样一种类似的问题。我认为统计学对这些具体的应用学科非常重要,不光是医院,包括像什么工厂怎么去生产啊,包括像一些公司怎么去运营啊,这都是一些应用场景——现在是大数据的时代嘛。
L: 在求真书院这几年,除了导师,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老师?
S: 必须要提到陈志杰老师。他当了我们三年班主任,人真的非常好。他性格上比较平和一些,我们当时有需要去找他,他会真诚地给我们一些帮助。我觉得他跟我们交流的时候,代沟不是很大,会愿意去站在我们这边去想很多事情。虽然大三大四我自己忙,和陈老师交流时间少了,但有他在就很安心,真有需要随时可以找他。

孙博浩(毕业照版)
课余生活
L: 在学习之外,你有参加其他的活动吗?比如社会工作,或者社团、兴趣爱好?当然我知道你参加了乒乓球队(笑)
S: 我做的事儿...大一的时候当了班长嘛。当时干的话...也就还是比较...呃,怎么说呢?一个是锻炼自己能力,再就是给同班同学服务一下,当时还真是这样,确实也没想别的,然后就干。反正干了一年吧,算是慢慢地去学习怎么去和人打交道,或者去办什么事情。因为高中,包括以前上初中,都没有这样的机会。有些事自己亲手去组织,或者去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就感觉确实和曾经想象的那个状况是完全不一样的。从每一件事情当中,去慢慢地积累经验。在以后处理很多事情的时候,我就会提前去想到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会去做一个备案。这样的话,我觉得能把很多事情、很多麻烦趁早去给它解决掉,或者规避掉一些可能出现的不好的情况。干班长这一年吧,我觉得最最主要的还是对自己的锻炼,也是见识到各种不同事情。
关于乒乓球,当时我是大一刚过来的时候,好久没打了嘛,也还没捡起来。当时也没第一时间加队。寒假的时候,想着把乒乓球练练,以后跟同学能玩一玩,就加到球队里面。因为在运动当中,大家的状态是比较好的,沟通啊、交朋友啊也是比较容易的。大二过来的时候,因为个人安排,最初那些大一一起学乒乓球的同学都不打了,就剩我一个人。当时还有一个杨林直学长(比我高一级),留我们两个人。我个人反正水平有限,但是干点杂活还行,当当后勤,当当陪练啦,然后包括比赛的时候,有些临场的情况去沟通啦,反正就是干各种各样的活吧。一直在球队里面呆着,觉得乒乓球队整体的氛围是非常好的,大家也比较融洽,比较和谐,互相之间也比较信任。在大学当中,有这样一个机会,有这样一批朋友一起去玩一玩,我觉得对整个人的情绪各方面是非常有帮助的。然后他们有需要的时候呢,我帮帮忙。更多的是自己精神上的满足吧。
我们这批人打了三年。第一年是很惊喜,第二年有点失落,然后到今年再重新打回来。今年是死里逃生啊!我觉得这个经历是特别难忘的,从当中感受到很多东西吧。我感觉有些时候不要放弃得太早,真的不要放弃得太早!我当时在场下,我们不是第一场输了吗?但是我当时就有一种感觉,我感觉我们要翻盘!但我当时不能乱说。结果最后确实翻了!还是很开心的。当时出现了一些计划之外的事情,最后一场我当时感觉我们还有机会。就那一点点机会,我们就把握住了。去年有些地方可能做得经验不足。但我觉得一个队伍想真正成长起来,很多时候就得从一次死里逃生开始。没有经历过这种向死而生的感觉,就永远成长不了。反正今年我们是做到了,我觉得明年机会很大。
L: 还有其他兴趣爱好吗?
S: 业余爱好玩牌、打麻将、搞点小游戏玩玩,休闲时换换脑子。大型游戏倒是不玩。
个人经验
L: 如果现在重新回到大一或低年级,某些选择会变化吗?
S: 我觉得这些事情本身还是会去做。上大学做的这些事,没有哪件是白做的。倒回去,可能处理事情的心态和方式会有些调整,因为当时没经验,第一次遇到情况可能慌乱、处理不好。现在有经验了,能更好地化解困难。但整体上——当班长、带乒乓球队、学习、听ICBS会议、选择方向——这些选择本身应该不会改变。我现在不后悔做这些事,所以回去应该还会做。
L: 如果不是对自己而是对别人的话,对低年级同学有什么学习生活上的建议?
S: 对刚进来的同学,我觉得主要是自己的心态各方面要摆好。大家都是智商非常高的,能力肯定都没有问题,但是关于自己的心态,对自己的定位吧:你得相信自己没问题,然后去想办法去解决困难,而不是被困难打倒,你一定有能力去解决这个困难。你只要去努力,你不至于被他打倒。另外一点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你得学会为人处事。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人一定需要去和不同的人去沟通,去产生交集。在这种情况下,单纯有智商、有能力,这是绝对不够的。很多时候,要学会去为别人考虑,自己想去做每件事情的时候,要考虑到我这样做会不会对别人不好,会不会产生什么不好的负面影响?因为人生很多事情不是一个数学公式,不是用一个简单的数学符号就可以定义或者可以去评价。处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时,可能学数学的同学都有一点倾向:喜欢用公式化的办法处理。但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不能简单的通过几个影响因素用一个公式串起来,得到一个解决方案。可能大家以前都可能沉迷数学,不问世事。但是到了大学以后,得学会处理生活中的事情,更多的从人的想法、从别人的想法出发。去了解一下有没有类似的事情,看看别人是怎么处理的,哪些人处理得好,哪些人处理得不好;好在哪,不好在哪。我觉得这个是大家学习之外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L: 做一个总结陈词吧。
S: 提升自己,好好做人。这八个字就是我今天采访的主题。(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