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求真书院强调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大师级“通才”。“求真大讲堂”是求真书院学生的通识必修环节,由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先生倡议设立,主题内容包罗万象,从人文诗词到天文科技,从沟通表达到艺术美学,皆聘请在各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讲授。求真书院鼓励学生通过汲取不同领域的知识,丰富学科知识体系,更充分地迎接未来的挑战。跟随大师步伐,共赴求真求美之旅。
主讲人介绍
杭侃,现任云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佛教考古、宋元考古、文化遗产学。发表《云冈第20窟西壁坍塌的时间与云冈五窟最初的布局》、《河北定县两塔基出土净瓶的几个问题》、《宋元时期的地方城址》、《清明上河图再研究》等论文六十余篇,出版有《参差集》、《东京梦清明上河图》、《中华文明传真》两宋卷和辽金元卷、《永远的三峡》等。参与和组织了二十多个大型展览及图录的编写工作。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北京大学十佳教师、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考古学会宋辽金元明清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社会科学基金评委、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历史学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住建部历史名城委员会副主任。
讲座摘要
中国科技馆举办计划举办以“石窟中的科技问题”的大型展览,前期调研遇到的一个问题:观众在科技馆的展厅里看到佛像,会不会产生误解?讲座以当代社会对于宗教的“祛魅”开始,以遗产的价值重构为主线,结合历史文献和近代以来梁思成、熊秉明、李泽厚等人对石窟艺术的论述,说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侧重的遗产价值是不同的。进而以云冈石窟为例,阐述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科学、历史、艺术三大价值,以及在当代文化价值的构建中,世界文化遗产可以发挥的作用,和我们的一些具体实践。
讲座回顾
2024年12月15日,求真书院的大讲堂迎来了一场关于石窟艺术的学术盛宴。讲座由云冈研究院院长郝教授主讲,他以其丰富的学识和对石窟艺术的深刻理解,为我们揭开了云冈石窟的神秘面纱。
石窟艺术的历史价值
北魏时期的国家工程:主讲人首先强调了云冈石窟在北魏时期作为国家工程的重要性,这一系列石窟的开凿是北魏王朝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成果。
艺术水平的代表:云冈石窟的艺术作品代表了5世纪中国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其精湛的技艺和宏伟的规模体现了当时的文化和艺术成就。
丝绸之路的文化繁荣:主讲人提到,云冈石窟的开凿与丝绸之路的重新开通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时期的文化交融为石窟艺术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历史地位的体现: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实例,主讲人展示了云冈石窟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包括其在宗教、文化和艺术上的影响力。
文化遗产的保护:讲座中还涉及了云冈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强调了对这一重要历史遗产的保护和维护的重要性。
艺术与宗教的结合:郝教授讲述了云冈石窟中艺术与宗教的结合,如何通过雕刻和壁画传达佛教教义,以及这些艺术作品如何影响当时的社会和人民。
历史变迁的见证:云冈石窟不仅是艺术的宝库,也是历史变迁的见证,从北魏到后来的辽、金等朝代,云冈石窟经历了多次的扩建和改造,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和社会状况。
通过这些内容,主讲人让我们对云冈石窟的历史价值有了全面的认识,不仅作为艺术的杰作,也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石窟艺术的科学问题
在讲座中,主讲人提出了一系列科学问题,如石窟的选址、开凿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自然环境对石窟的影响等。他详细讲述了云冈石窟的保护工作,包括使用环氧树脂加固、微生物保护技术的研究,以及数字化技术在石窟保护中的应用。
选址的科学性:主讲人讨论了云冈石窟选址的科学依据,如何利用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来决定石窟的位置,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石窟的长期稳定性。
开凿过程中的稳定性:他详细讲述了在开凿石窟过程中遇到的工程挑战,包括岩石的稳定性和结构完整性,以及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来确保石窟的耐用性。
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讲人强调了自然环境对石窟艺术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降水、风化作用以及生物侵蚀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对石窟的保存构成威胁。
保护材料的应用:在保护工作方面,主讲人提到了使用环氧树脂等材料对石窟进行加固的方法,以及这些材料如何帮助提高石窟的物理稳定性。
微生物保护技术:他介绍了正在研究的微生物保护技术,如何利用当地菌群来参与石窟的保护工作,这表明了保护方法的创新和科学的进步。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主讲人讲述了数字化技术在石窟保护中的应用,包括三维扫描、建模和虚拟现实等,这些技术如何帮助记录和保存石窟艺术,同时为研究和教育提供支持。
图 1 杭侃教授分享的早期石窟测绘工作现场
主讲人的讲解让我们意识到,石窟艺术的保护不仅是一项文化任务,也是一项科学挑战。
石窟艺术的美学特征
主讲人深入探讨了云冈石窟的艺术价值,从雕刻技法、艺术风格到审美趋向,都体现了东方雕刻艺术的独特魅力。他通过比较云冈与西方雕塑艺术的差异,强调了云冈石窟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郝教授的分析让我们对云冈石窟的艺术特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雕刻技法的展示:主讲人首先介绍了云冈石窟中展示的雕刻技法,如直平刀法和减法雕刻,这些技法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对材料的深刻理解。
艺术风格的演变:他讲述了云冈石窟艺术风格的演变,从北魏时期的雄浑厚到后来的精细雕刻,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审美变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审美趋向的体现:主讲人强调了云冈石窟在审美趋向上的特点,如佛像的庄严、宁静和内在的精神性,这些特点与东方文化中的宗教和哲学思想相呼应。
与西方雕塑的比较:通过比较云冈石窟与西方雕塑艺术的差异,主讲人指出了云冈石窟在艺术表现上的东方特色,如对内心世界的关注和对形式的克制。
艺术史上的地位:他分析了云冈石窟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如何作为东方雕刻艺术的代表,与西方艺术形成对话和互补。
图 2 第12窟 俗称音乐窟,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珍贵素材
艺术价值的当代认识:主讲人讨论了云冈石窟艺术价值在当代的认识,包括其在艺术史、文化传承和现代审美中的作用。
“然而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盖在先民穴居野处之时,必先凿石为器,以谋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作绘事,故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者也。”“此最古而最重要之艺术,向为国人所忽略。考之古籍,鲜有提及;画谱画录中偶或述其事而未得其详。欲周游国内,遍访名迹,则兵匪满地,行路艰难。”——梁思成的《中国雕塑史》
石窟艺术的现代意义
主讲人还讨论了石窟艺术在当代的价值,包括其在文化自信、社会教育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他提倡将石窟艺术的美学价值融入现代生活,通过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
文化自信的体现:郝教授强调了石窟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石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文化多样性的肯定。
社会教育的功能:石窟艺术作为教育资源,对于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教育具有深远影响。通过参观和学习石窟艺术,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宗教、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
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主讲人提到,石窟艺术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可以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石窟艺术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繁荣,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美学价值的现代融入:主讲人提倡将石窟艺术的美学价值融入现代生活,通过现代设计和创意产业,使古代艺术与当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主讲人强调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法律的规范,确保石窟艺术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并传承给后代。
社会进步的促进:通过石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可以促进社会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增强社会凝聚力,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
国际交流的桥梁:石窟艺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可以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创新与科技的结合:主讲人还提到了现代科技在石窟艺术保护和研究中的应用,如数字化技术、3D打印等,这些技术不仅有助于石窟艺术的保护,也为研究和展示提供了新的手段。
图 3 第12窟 数字化复原展览现场
通过这些内容,主讲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思考如何将古代艺术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以及如何通过石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促进文化自信、社会教育、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结语
通过杭侃教授的讲座,我们不仅对云冈石窟的艺术和科学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有了新的认识。云冈石窟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现代文化创新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