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十年内,在中国本土培养一批具备扎实的纯数学及理论物理基础,并能够引领中国乃至世界基础数学及其相关应用领域发展的领军人才。
二、培养要求
1. 数学与理论物理通才及深厚的人文素养;
2. 卓越的学术品位和广阔的科学视野;
3. 在数理基础学科以及交叉应用学科的重大问题上做出原创性和引领性成果。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采用“3+2+3”的培养模式,从本科贯通培养至博士阶段。秋季学期正式入学前,于春季学期进入清华大学进行预科培养与考核。秋季学期正式入学后,前3年为数学物理基础课程的学习;第4、5年进行科研方向的探索与训练;最后3年的博士阶段,进行职业科学家的研究训练。完成“3+2+3”的培养方案,达到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博士学位的创新成果要求后,授予数学理学博士学位。
在“3+2+3”的八年制贯通培养中,如果表现优异并提前完成博士论文工作,由本人提出申请,经书院教学培养委员会评估和批准,并通过国际专家评审认定后,可以提前申请数学理学博士学位。原则上,如果在博士阶段结束后未达到数学理学博士学位要求,但是完成了前5年的数理基础课程和科研训练阶段的培养要求,经书院教学培养委员会评估和批准后,可以申请理学学士学位;如果在前5年的培养过程中不适应领军计划研究型人才培养方案,无法完成相关培养要求,经书院教学培养委员会评估和批准后,调整培养方案,进入数学系转为面向多元化数学需求的本科人才培养(详见六、培养环节有关要求)。
四、基本学分
预科培养阶段19学分。
“3+2”培养阶段 156学分,博士“3”培养阶段25学分,“3+2+3”八年贯通培养总学分为181学分。
通过高考综合选拔进入领军计划的学生,无预科培养阶段。
学分设置导图

注:通过高考综合选拔进入领军计划的学生,无预科阶段。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 预科教育(19学分)
(1)预科基础课程 (11学分)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P4760024 |
分析-0 |
4学分 |
|
P4760014 |
代数-0 |
4学分 |
|
P4760033 |
物理-0 |
3学分 |
|
(2)预科通识课程 (8学分)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P4200012 |
西方名著导读 |
2学分 |
|
14760062 |
中国传统文化 |
2学分 |
|
10722902 |
体育(预科) |
2学分 |
|
P4760051 |
大学适应性课程 |
1学分 |
|
14760101 |
沟通与表达 |
1学分 |
|
注:通过高考综合选拔进入领军计划的学生,无预科阶段。
2. 通识教育(55学分)
l “3+2”阶段(46学分)
(1)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18学分)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10680053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3学分 |
|
|
形势与政策 |
2学分 |
|
1061019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学分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学分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2学分 |
|
10680022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2学分 |
|
|
思政实践课 |
2学分 |
|
|
中国共产党历史(四史之一) |
1学分 |
从四门之中选择一门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四史之二) |
1学分 |
00680211 |
改革开放史(四史之三) |
1学分 |
|
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之四) |
1学分 |
(2) 体育 (4学分)
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学生大三结束申请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需完成第1-4学期的体育必修课程并取得学分。
本科毕业必须通过学校体育部组织的游泳测试。体育课的选课、退课、游泳测试及境外交换学生的体育课程认定等请详见学生手册《清华大学本科体育课程的有关规定及要求》。
(3) 外语 (8学分)
学分 要求 |
课 程 |
适用学生范围 |
校级 修读要求和免修条件 |
求真书院 修读要求和免修条件 |
必修 4学分 |
英语综合训练(C1) |
入学分级考试1级 |
选修A、B层次课程可以替代本层次课程 |
书院学生可以通过修读求真全英文课程*免修A、B、C层次英文必修课程,每修读1门求真全英文课程*可以免修1学分的英文必修课程。 |
英语综合训练(C2) |
英语阅读写作(B) |
入学分级考试2级 |
选修A层次课程可以替代本层次课程 |
英语听说交流(B) |
英语阅读写作(A) |
入学分级考试3、4级 |
4级学生可以免修英语阅读写作(A)并直接取得2学分,加试口语合格可以免修英语听说交流(A) |
英语听说交流(A) |
限选 4学分 |
求真二外课组 校级第二外语课组 校级外国语言文化课组 校级外语专项提高课组 |
求真书院学生 |
至少修读4学分 |
注:
1) 求真全英文课程:求真书院开设的全英文专业课程。
2) 校级修读要求和免修条件对于求真书院学生同样适用。
3) 公外课程免修、替代等详细规定见教学门户-清华大学本科生公共外语课程设置及修读管理办法。
(4)求真通识课程 (12学分)
求真通识课程包含通识必修,通识限选和求真通识大讲堂。
通识必修共计4学分,包含“写作与沟通”和“数学史”。
通识限选共计8学分,设有三个课组,求真人文、求真艺术、求真科学与社科课组,要求每个课组至少修读2学分。其中,求真人文课组应含中国历史、哲学等方向课程。
求真大讲堂、科学史为书院定制的文化特色讲座,要求学生按时参加,记录考勤,达到书院相关要求,并于大一学年结束前完成一份求真大讲堂学习报告。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10691342 |
写作与沟通 |
2学分 |
必修 |
14760042 |
数学史 |
2学分 |
必修 |
|
通识限选课程 |
8学分 |
限选 |
|
求真通识大讲堂 |
|
|
(5)军事课程 (4学分 3周)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12090052 |
军事理论 |
2学分 |
|
12090062 |
军事技能 |
2学分 |
|
l “3”博士阶段(9学分)
(1)公共必修课程 (3学分)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60680021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学分 |
|
90680032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2学分 |
|
(2)公共必修环节 (6学分)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99990061 |
资格考试 |
1学分 |
|
99990041 |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
1学分 |
|
99990032 |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
2学分 |
|
69990052 |
教学实践 |
2学分 |
|
3. 专业教育(120学分)
(1)基础必修课程(64学分) (前3年内完成)
数理基础课程(59学分)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14760035 |
分析-1 |
5学分 |
二选一 |
34760175 |
分析-1(H) |
5学分 |
34760075 |
分析-2 |
5学分 |
二选一 |
34760185 |
分析-2(H) |
5学分 |
14760024 |
代数-1 |
4学分 |
二选一 |
24760014 |
代数-1(H) |
4学分 |
34760064 |
代数-2 |
4学分 |
二选一 |
24760024 |
代数-2(H) |
4学分 |
14760013 |
物理-1 |
3学分 |
|
34760083 |
物理-2 |
3学分 |
|
34760023 |
拓扑学 |
3学分 |
|
34760054 |
复分析 |
4学分 |
|
44760184 |
实分析 |
4学分 |
|
34760094 |
数值分析 |
4学分 |
|
34760034 |
微分几何-1 |
4学分 |
|
34760104 |
理论力学 |
4学分 |
|
|
电动力学 |
4学分 |
|
34760114 |
量子力学 |
4学分 |
|
|
统计力学 |
4学分 |
|
计算机基础课程(5学分)
必修课程(3学分)
20740073 |
程序设计基础 |
3学分 |
二选一 |
14760123 |
程序设计基础训练 |
3学分 |
限选课程(2学分)
20740092 |
C++程序设计实践 |
2学分 |
|
00740282 |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Python) |
2学分 |
|
30410012 |
Matlab与科学计算引论 |
2学分 |
|
30410022 |
Mathematica及其应用 |
2学分 |
|
|
求真定制计算机类课程 |
|
|
注:求真书院将根据需要在书院定制开设相关计算机类课程,其可计入计算机基础必修学分。
(2)专业主修课程(44学分)
“3+2”阶段28学分,博士“3”阶段16 学分
专业主修课程分为分析与方程、代数与数论、几何与拓扑,概率与统计、理论物理、计算与应用数学六大方向课组。要求至少选择三个方向,每个方向至少修读2门课程。
- 六大方向课组所含课程另附“专业主修课程清单”。
- 博士“3”阶段16学分要求为研究生课程。
- 选修列表之外的数学专业课程(包括校内其他院系、数学系和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开设的学分课程),经书院教学主管批准,所修学分可以计入相应方向的课组。“专业主修课程清单”根据书院发展也会做适当的动态调整。
- 交叉学科联合培养项目的专业主修课程要求另附。
(3)夏季实习实践(2学分)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14760112 |
暑期学术拓展 |
2学分 |
|
(4)综合论文训练(10学分)(“3+2”阶段完成)
4. 自主选课教育 (6学分)
学生探索自己兴趣,自主选择课程,在“3+2”阶段至少完成6学分。
其中,几何与对称(课程号:30420493)、微观数学(课程号:20420143)可计入自主选课学分。
注:各教育模块的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根据书院发展会做适当的动态调整。
六、培养环节有关要求
在执行《清华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清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等相关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求真书院就领军计划各培养环节提出如下补充要求:
1. 预科阶段
秋季学期正式入学前,于春季学期进入清华大学进行预科培养与考核,学生应按照要求参加预科培养与考核的各个环节,包括按时上课、完成作业、参加考试、统一自习等。通过高考综合选拔进入领军计划的学生,无预科阶段。
2. 数理基础课程学习阶段(“3”)
在此阶段,有2门专业教育模块中的课程考试未及格并且在书院规定时间内未重修通过,或者未满足培养方案课程要求的学习者,经书院教学培养委员会评估和批准后,调整培养方案,进入数学系转为面向多元化数学需求的本科人才培养。若进入数学系则不得转入其他专业。
对于专业教育模块中的课程,允许有能力的学生申请免修。具体要求为:学生本人递交申请,经授课教师以及开课院系批准,对学生进行免修考核。免修考核成绩为A则可以视为免修通过,若免修考核成绩未达到A,需正常修读该课程。课程免修相关管理机制,参见《清华大学本科课程考核工作管理细则》《清华大学课程成绩管理办法》。
3. 科研训练阶段(“2”)
在两年的科研训练阶段,需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综合论文训练和博士资格考试三项内容,所修读学分达到相应要求。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并通过综合论文训练和博士资格考试的学生方可进入博士培养阶段。“3+2”培养阶段结束后,仍未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综合论文训练和博士资格考试的学生,经书院教学培养委员会评估和批准后,予以延期考核或调整培养方案进入数学系转为面向多元化数学需求的本科人才培养。若进入数学系则不得转入其他专业。
- 综合论文训练
学生需在科研训练阶段确定综合论文训练的导师和课题,完成一篇具有原创性内容的研究型论文,并完成论文答辩。
- 博士资格考试
在科研训练阶段,需通过3门科目的博士资格考试(笔试+口试)。原则上,每门科目最多可以参加2次考试。博士资格考试每学年春季学期、秋季学期各安排一次。允许有能力者在数理基础课程学习阶段(“3”)提前参加考试,需学生提交申请,由教学培养委员会批准与认定。
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即完成博士阶段的公共必修环节“资格考试”,记1学分。
博士资格考试科目:分析与方程、代数与数论、几何与拓扑、概率与统计、理论物理、计算与应用数学。
4. 博士阶段(“3”)
(1)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
完成博士阶段的公共必修课程、公共必修环节以及专业教育模块课程的学习,所修读学分达到相应要求。
(2)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1学分)
在进入博士阶段的第一学期内确定导师,在导师或相关教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向,尽早确定课题方向,完成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博士阶段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形成指导小组进行集体指导。跨二级学科(或交叉领域)培养博士生时,指导小组应包含所涉及的其他学科的专家。
(3)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2学分)
博士阶段应定期参加课题组的学术研讨会,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每次学术研讨活动/会议后需填写“博士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表”,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申请答辩前,导师根据学生参与学术活动的情况给予综合评估,并提交研究生管理部门记载。
(4)中期检查
在博士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各二级学科应组织考核小组(3—5人组成)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时间精力投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查。中期检查考核小组由3-5位博士生导师组成,2/3以上(含)同意则考核通过。考核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5)最终学术报告
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基本完成后,最迟于正式答辩前三个月,进行一次最终学术报告。最终学术报告应以学术活动的方式在二级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最终学术报告应邀请相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最终学术报告的时间确定后,需提前三天张贴公告。具体要求见《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6)教学实践(2学分)
至少完成两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担任课程助教或主办研讨班)。
(7)博士论文和申请博士学位要求
参见《清华大学求真书院申请博士学位创新成果要求》。
注:
(1) 各培养环节有关要求根据书院发展会做适当的动态调整;
交叉学科联合培养项目的培养环节有关要求另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