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EN
导航菜单
主题党团日 | 行健-水木12&求真10支部:纵观基础科学发展,强化科创报国意识

行健-水木12&求真10联合主题党团日

2022年11月17日下午15:00-17:00,行健-水木12&求真10联合主题党团日“纵观基础科学发展,强化科创报国意识”在四教4304顺利举办。

本次主题党团日由行健-水木12团支部&求真10团支部联合举办,吸引两班同学踊跃参与。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行健-水木12班主任杨军老师,求真书院副院长、求真10班主任陈志杰老师,行健书院一字班带班辅导员滕明睿学长,求真书院一字班带班辅导员赵金瀚学长,我们还有幸邀请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报告团讲师刘昕辰学姐为大家带来学习二十大精神相关主题宣讲。

23375

求真10团支书张天择(左)、行健-水木12团支书周志洪(右)主持主题党团日


直击活动现场


2AE917




刘昕辰学姐主题宣讲

首先,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报告团讲师刘昕辰学姐为大家带来以“新发展阶段,新在哪里?”为主题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

18EF0

刘昕辰学姐为大家介绍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

刘昕辰学姐从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开始讲起,分析了新发展阶段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解释了新发展阶段的科学内涵,最后解读了新发展理念与新发展格局,带领大家全方面学习了新发展阶段新在哪里。

1CDB8

同学们认真聆听


同学分组汇报

为了清晰展现我国基础科学发展的历程,前期同学们分别对中国近代以来基础科学发展历史、近几十年我国关于基础科学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战略规划做了详细调研,每个小组都选取一个独特角度,力求从不同着眼点再现基础学科发展风貌。

1FC30C

求真10杨亦阳同学所在小组关注到近代以来“留学潮”的发展变化,为大家带来了以“从留学潮看近代中国的科技发展”为主题的分享。纵览近现代我国数次“留学潮”, 留学潮与基础学科的发展息息相关。杨亦阳同学从中国近代第一位留美学生容闳为切入口,为大家介绍了中国近代的数次留学潮。这些留学潮始终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中国人努力摆脱愚昧,落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烈愿望息息相关。一百多年的留学史,也是一百多年民族奋斗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1ED75

杨亦阳同学为大家分享20世纪初的留日高潮

行健-水木12刘骏哲元同学所在小组从近十年我国基础科学战略规划入手,通过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等一系列文件中的关键词,回顾我国科技事业的成就与进展。同时选取土木工程领域同学们最为感兴趣的代表性“大国重器”,以及其他强基学科相关的先进制造,重大成就与技术缺口相结合,发挥学科交叉优势、重申强基使命

1EDC1

刘俊哲元同学分享近十年我国基础科学战略规划

行健-水木12虞普开同学紧承我国基础科学战略规划,联系自身科协工作经历,向大家介绍清华对国家战略的积极相应——清华特色科研科创体系。既包含清华土水学院、车辆学院等相关院系的重大科研成果介绍,也包含备受同学们关注的学推计划、星火计划、闯世界计划等一系列本科生科研科创资源介绍。虞普开同学同时带领大家回顾了两大书院在成立不长时间内取得的科创硕果,呼吁大家积极迈出科创尝试的第一步!

17B14

虞普开同学为大家介绍清华大学科研科创体系

通过以上同学的展示,同学们既对我国基础科学战略规划有了一定了解、也对清华的科创体系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进入了轻松有趣的知识问答环节。答题环节由求真10团支书张天择同学主持,采用quiz答题软件,精美的游戏界面、有趣的提示音、富有“行健”和“求真”特色的题目设计、紧张刺激的作答环节,带给同学们知识竞赛的新奇体验。

1BAE7

同学们通过手机或电脑聚精会神地答题

有趣的竞答环节过后,最后一组同学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分享。


2AE917

行健-水木12孟宗泽同学利用知识竞赛环节的趣味问题,引出所在小组的聚焦点——《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解读。特别摘取出了规划中的土木行业前景与挑战,从“十四五”看土木建筑工程行业就业前景,阐释土木行业的机遇与挑战,联系当今新冠疫情的大背景,讲出经多方调研和思考后的行业对策。

1A91D

孟宗泽同学为大家解读《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自由讨论

活动接近尾声,同学们针对本次主题党团日的内容畅所欲言,纷纷发出了自己的心声。


罗帆:从刚刚刘俊哲元同学的讲话,我们知道今天的国际竞争是也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从之前的中美贸易战中我们国家吸取的教训就是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攻克卡脖子领域。但是这些技术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的成果。作为行健书院的学生,从我的学习经历来看,大一的时候学习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虽然很艰难,但是对开拓我们的思维方式、后面学习各种专业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行健书院虽然才有三届但在科研科创上取得的成就都有目共睹,恰恰说明了基础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江子健:我国基础科学发展仍困难重重,国外会受到发达国家卡脖子和世界局势动荡的影响,国内会受到科研界“唯论文的不良风气”和社会追求薪资待遇等的不良风气影响。因此作为新时代学子,我们要坚持自己的初心使命,现阶段努力学习扎实基础,在未来争取为中国基础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周冠宇:只有重视基础科学的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的能力。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认为,要有效地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就要知道科学的发展规律。科学研究就像海洋里的浪头一样,一浪一浪地过去。当一个浪头达到最高峰的时候,其下一步必定要下落,然后新的浪头再出来。一国若要发达,必须自己找到新的浪头,看准新的浪头是从哪里开始,在它还没有达到最高峰时,最好在它刚要开始时就将它抓住。而抓住源头的关键,就在于强化基础科学的研究,找到基础科学研究的新规律。因此综合来看,基础研究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有时一年,百年其至更久才可能“有用”。

1C6CE

同学们踊跃发言

嘉宾总结

活动的最后,两班班主任分别对活动做出了总结。

求真10班主任陈志杰老师勉励大家把握机遇,在本科阶段打好学习基础,把主要时间花在学习上,争取以后能为国家基础科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13526

求真10班主任陈志杰老师进行总结发言

行健-水木12班主任杨军老师向同学们分享自己关于二十大的学习心得,杨军老师提到二十大报告中把教育、科技和人才培养单独作为一章,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杨老师也提到清华强基书院的“理工衔接”培养特色将对同学们今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重要意义。杨老师更是以清华土木系团队参与“中国天眼”场址岩土治理工作为例,说明基础科学与工程实践本身不可分割,希望同学们在“理工结合”的氛围下迅速成长,早日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1BC60

行健-水木12班主任杨军老师老师进行总结发言

1DCB4

合影留念


同学感想

求真10薛程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铭记历史,振兴中华。此次党团日让我深刻理解了这句话。

刚开始刘昕辰学姐讲到现如今我国坚持五大发展观,特别提到了扶贫成绩,习总书记亲历亲为,深入贫困地区,前后大量知识分子,年轻人学成返乡,发展乡村经济。这十年中国的发展在全面小康,环境治理,科技发展上比较显著,在科技发展上更是如此。

从杨亦阳同学的演讲中了解到,我国的留学计划是从鸦片战争后展开的,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意识到要到国外学到科学技术,要用科技强国。从庚子赔款后,越来越多人到美,英,法留学。在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击败后也有更多的人到日本留学。经过百年留学前辈的耕耘,越来越多的华人在基础科学领域取得成就。五十年代后也有跟更多的留学人才归国建设。他们在两弹一星,航空航天,国防科技上呕心沥血。我国也在很多领域走到了世界前列。但如今我们在电子科技,软件,生物医药,材料等方面还要大力发展,需要更多的高新人才和国家资金的注入。但存在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美国很多芯片上的专家都是中国人,他们可能因为国外科研环境更好或者国外条件更好而流了下来。我们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他们,应该多想想我们应该如何改善环境留住人才。现在国家已从科研人员评判机制,科研经费等多方面进行改善。现如今以清华北大为首的高校纳入更多的基础学科学生。我们求真书院是丘先生大力发展起来的,是身负国家基础数学发展的使命,在良好的环境支持下,更应潜心学习,为国奋斗。


行健-水木12孟宗泽:

在党团日活动中,我们首先跟刘昕辰学姐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随后是求真10杨亦阳同学向我们介绍了近代以来中国基础科学的发展历史,接着我班的刘俊哲元、虞普开同学介绍了近十年我国的基础科学战略规划和清华大学的科研科创体系,在经过紧张刺激的趣味答题环节后,我向同学们做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解读,经过自由讨论后,求真10班主任陈志杰老师以及我班杨军老师做了总结,一次充实圆满的党团日活动就此结束。

在这次党团日活动中,进行介绍展示的同学们进行了多角度的诠释,紧贴党团日主题“纵观基础科学发展,强化科创报国意识”,向我们展现了基础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可能性,同时也指出了一些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陈、杨两位老师最后的总结发言真挚深切,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我们的问题,同时也对我们提出期望。总而言之,这次党团日活动思想目标明确,极度符合强基书院“为国选材、厚植强基、拔尖领军、创新未来”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到了既又红又专,还紧贴学习专业方向。

本次活动中最具创新性的一点在于趣味答题环节,该环节出题紧贴党团日活动主题,难度适宜,极大地扩展了同学们的知识面,同时紧张刺激的答题过程也让人印象深刻,极好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实为本次党团日活动的闪光点之一。


行健-水木12刘安桐

回顾本次主题党团日的主题——“纵观基础科学发展,强化科创报国意识”——这紧紧切合着国家强基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要义。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一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这个国家原始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明确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根据国内外发展态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面向未来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不仅遵循了科技发展的规律性特征,而且找到了新时期科技发展要走内生式发展的道路。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吾辈将秉承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之精神,厚植强基,锐意进取,秉持着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的理想,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文案 | 贾欣媛

排版 | 李昕妙

审核 | 张蓥莹 刘峥嵘 刘昕辰

周志洪 张天择